走出高考咨询的误区 让提问有的放矢
常用资讯2015/1/28 10:33:40100
[摘要]
高考咨询误区
每年高考咨询都存在一种盲目现象,就是重复咨询的几个让高校咨询老师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比较集中的问题有:“我考了580分,想报考贵校自动化专业,我能不能被录取?”;“我考了580分,请您告诉我报考贵校哪个专业能够被录取”;“我考了580分,想这样报志愿,您看能不能录取”,几乎每一个考生都想从咨询人员嘴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以便高枕无忧地填写志愿表。殊不知,所有高校招生咨询人员都不是算命先生,在录取尚未结束时,谁也无法断定本学校各专业的录取分数。因此,在高考咨询时面对考生这样的提问,他们只能不无遗憾地告诉考生“不清楚”、“不知道”、“不好说”,高考咨询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填报志愿也就重归盲目。
那么,如何才能走出高考咨询的误区,达到咨询的目的呢?这要从考生的咨询提问入手加以解决。
1、考生要了解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
从学校的隶属关系来看,有的是国家部委所属大学,有的是省市所属的大学,因为隶属关系不同,其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招生范围等都有所不同,办学水平也大不相同。除了看隶属关系外,还要从一所大学是否是“211工程”学校、是否是“985工程”即部省市共建学校来分析。目前在我国,39所进入“985工程”建设的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高校也有112所。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为学校办成高水平现代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此外,学校的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的数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和大师级人物的数量、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长江学者”的数量、博士导师的数量,这个数量反映了学校高水平师资群体的多少,通过对这三个数据的比较,师资水平就会一目了然。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对各个学校相同学科进行严格评审,将排名在前一、两名的命名为“重点学科”,由于在重点学科周围必然有一个高水平的相关学科群作支撑,因此,重点学科越多,说明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越高。学校硬件条件固然很重要,比硬件更重要的是大学的精神和学风,这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对学生的成长成材却有极大的熏陶作用。很多学有所成的人士在回忆大学对他们的影响时,无一不将大学精神的“熏陶”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考生、家长在选择大学时,是否也需要关心一下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校风、学风、大学精神、办学理念等文化层面的情况呢?回答是肯定的。
2、考生要了解高校各专业的真正内涵
笔者在多年的高考咨询中感触最深的是,考生和家长常常只看哪个专业名字新潮、前卫、好听,而对专业的内涵却很少深入了解;他们常常把专业分成“冷”与“热”,只关心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却很少进行冷静的分析。近年来,许多高校新增了很多专业,这些新专业都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而开设的,但并非都有令人神往的好听的名字。确实有些学校为了招生的需要,仅仅把原来的专业改一个“热门”的或好听的名字,摇身一变就成了新专业,这就需要考生和家长仔细研究专业的内涵,而不是“望名生义”。因此,不能只根据名字决定是否报考,在咨询时一定要认真询问这个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学些什么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的社会需求怎么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的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水平、这个专业所在的学科是否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这个专业有哪些名师等情况,了解了这些情况,才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
近年来,在填报志愿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专业避“冷”趋“热”,造成落榜。专业的“冷”与“热”是由于近年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盲目从众人为造成的,今天被认为“热”的专业,不仅入学竞争压力大,而且由于办的学校多,招的数量大,今后就业的压力也大,到4年后毕业时“热”的可能会变“冷”,而今天没人关注的所谓“冷门”专业,恰恰会因为强劲的社会就业需求在学成之后变得炙手可热。除了以上所讲的外,在专业选择上,家长应多听听考生的意见,参考考生的兴趣爱好,尊重考生的选择,切忌包办代替。近年来新生报到后个人申请退学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与在选择专业时家长包办代替有一定的关系,给考生及其家庭造成损失,也给社会带来额外成本。这方面不仅家长不能包办代替,中学的班主任也不能仅仅依据个人的爱好和需求进行指导。
3、考生要了解高校近几年来的录取分数线情况
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分数要求,成绩达不到分数线是不能被录取的。但高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各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都不是在录取前人为划定的,它是由这所学校在某一省区的招生计划数、该省区报考这所学校的人数以及报考这所学校考生的高考分数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是经过招生录取这一环节自然形成的一个结果,报考的人数多于计划数而且成绩又高,那么录取后的最低分数线就会高,反之就不一定高。因此,那种试图在填报志愿时就想知道录取分数线的做法是不现实的,但是以往的录取分数线情况却非常有参考价值。现在高校一般都会提供前3年各专业录取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给考生,考生可从中分析分数线变化的规律,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作出判断。考生在咨询中提出分数线有“一年高、一年低”的“大小年”现象,有时把握不准。其实“大小年”现象在招生计划数量很小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而对于招生数量较大的省,其分数线基本上是稳定的。
4、考生需要了解高校录取的有关政策
高校每年的招生政策以招生章程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填报志愿前,考生要认真了解有关学校的招生章程,对其中录取规则等核心问题加强咨询和研究。录取规则包括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考生的处理、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内容,也包括专业培养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等与录取相关的要求,每个学校的录取规则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校在录取规则中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都采用分数优先的办法,即对同一院校志愿的考生而言,分数高的学生会被录取,被退档的总是分数低的考生。而有的学校则采取分数级差的方式安排进档考生的专业,即如果第一个专业没被录取,要在你的总成绩上减去级差分后再参与下一个专业志愿的排队。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给考生安排专业,考生在报考时都应该把所有的志愿填满,并且每个志愿之间要拉开一定的梯度,对服从志愿也一定要仔细填好,因为这可能是你因志愿填报失误之后的最后机会,把握住这最后的机会也就能实现你的大学梦。
每到高考咨询时,高校负责招生咨询的老师都会精心准备,认真回答考生的提问,他们特别愿意给考生介绍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对于上述这些填报志愿必须了解的情况,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告诉给考生。对各位考生而言,弄清楚这些问题,填报志愿就会有的放矢,离真正的成功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