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址导航手机版×

推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最新新闻 >西点军校招生简章中曾有雷锋形象 已走向世界

西点军校招生简章中曾有雷锋形象 已走向世界

最新新闻2015/3/4 17:04:57100

[摘要]每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而今年雷锋成为媒体焦点的时间,比往年来得早了一些。

  每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而今年雷锋成为媒体焦点的时间,比往年来得早了一些。1月4日,新华社退休记者李竹润在微博中称,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以个人名义写的“西点军校学员学雷锋”是误用了一则西方媒体的“愚人节新闻”,且自己要为此“负全责”。但很快,《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陶克、雷锋研究理论专家翟元斌、雷锋纪念馆原馆长张淑芬等人,都用亲身经历证明西点军校确实研究、崇敬过雷锋。抛开争论不提,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在牺牲几十年后,雷锋的影响力已不仅局限在中国。趁舆论热度尚未冷却,《环球时报》记者赶赴抚顺,走访雷锋纪念馆、雷锋生前所在团,试图探寻这个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青年“走向世界”的脚印。

  西点军校招生简章中曾有雷锋形象

  抚顺,这个距离沈阳仅45公里的东北城市,是雷锋的第二故乡,这座城中有许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场所,如雷锋公园、雷锋体育场等。《环球时报》记者初次从沈阳驱车前往这里,因为导航不给力,只能一路开一路问,沿途问了近十位路人,没有遇到一次冷淡回应。一位本来要去坐公交车的大叔还热情地把记者带到雷锋纪念馆。

  寒暄过后,雷锋纪念馆原馆长张淑芬带《环球时报》记者来到新建的办公楼。因为新办公楼尚未完全投入使用,楼内设施显得很简单。一间屋子的地面上,铺满待整理的有关雷锋的书籍和资料。工作人员拿来一张印刷品,这正是上世纪80年代的“西点军校招生简章”原件,彩色印刷的简章正反面均是图文并茂:19张图片展示军校的生活及美景,文字则是诸如“如何考入西点军校——通往成功之路”之类的宣传内容。网上议论得沸沸扬扬的“西点军校挂雷锋像”的照片就是这张简章19张图片中的一张。

  张淑芬馆长退休前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多年,2002年9月,作为雷锋纪念馆馆长,她带着雷锋的材料随团访问了西点军校。她曾在2002年底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肯定地表示,“西点校园的固定雕像中并没有雷锋雕像;西点的会议大厅里没有雷锋画像;西点的学员手册中没有雷锋日记的格言;西点的固定教材中没有关于雷锋的记录;西点的课程中也没有关于雷锋的专门课程”,但“在西点军校科研室里见到了中国国旗和雷锋画像,可以肯定的是雷锋以及雷锋精神是西点军事科研的内容之一”。西点军校展览馆公共事务接待办公室主任告诉她,各国军事是西点军校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对中国军事进行研究时提到雷锋应是很自然的事。

  当《环球时报》记者问到除了她的那次美国之行外,还与哪些国家的友人因为雷锋接触过时,张馆长回答:“来雷锋纪念馆参观的外国友人很多,来自好几十个国家,留言的不计其数。”随后工作人员拿来一本2003年、2004年的留言簿。簿子里的英文留言来自各个国家的到访者:

  “他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他无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苏格兰参观者 2003年3月16日”

  “雷锋是共产主义英雄,他的精神在全世界发扬光大。挪威 沃南 2004年2月22日”

  “感谢你们对一个中国好人如此怀念!——德国专家彼德 2004年3月”

  “把雷锋精神带到新加坡。——新加坡游客 2004年4月3日”

  而另外两本厚厚的蓝色硬皮留言簿则更有年头,里边的留言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黄的纸张里倾注着来自约70个国家和地区来访者的敬意。《环球时报》记者翻看到越南、日本和一些非洲国家参观者的留言。张馆长说:“这只是一小部分,还有更多。近年来网上的很多质疑,其实根源还是在于很多人对雷锋的了解不够,如果都能认真地到这里来看看,就会发现有些事并不是想当然的。”

  抚顺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高雪峰认为,雷锋这个人物,很多人好像都觉得很熟悉,但其实只是表面上的认识:“比如很多人跟风说他的照片是摆拍,但那些照片里的事情都是真发生过的,都是在真实基础上的补拍,与‘假新闻’有本质的区别,我们都应该认真地去探究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雷锋生前军营写有“雷锋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标语

  冬日黄昏,雷锋生前所在团驻地外的马路上积雪未消,没有几个行人,如果不是马路边立的标语——“雷锋从这里走向世界”,《环球时报》记者不会相信大名鼎鼎的“雷锋团”所在地竟如此不起眼。雷锋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知名度,都和他生命里的最后一站——生前所在的军营分不开。他1960年参军入伍,1962年因公殉职,直到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名湖南青年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雷锋团”政委吕新胜热情地带《环球时报》记者参观,从“雷锋连”的题字到楼前浮雕中每一幅图的涵义,他都能用很快的语速简洁清晰地表达出来。吕政委向记者推荐了由他带动集体创作、基层士兵“雷锋兄弟”演唱的3首充满正能量的MV:《如果你是一滴水》《雷锋啊我们的好班长》《雷锋团进行曲》。这3首歌都是国家一级词曲作家、资深音乐制作人吴颂今作曲,其中《如果你是一滴水》的歌词就取自雷锋日记。演唱者“雷锋兄弟”是“雷锋团”的一对双胞胎组合,名叫雍文和、雍文森,来自雷锋的故乡湖南望城。哥俩外形帅气阳光,从小喜欢音乐,大学毕业后一同参军来到雷锋生前所在团。在这里,他们读雷锋日记、唱雷锋歌曲,学雷锋精神,一时间红遍军营。

  欣赏完MV后,记者又来到“雷锋班”,首先看到的是书法家欧阳中石为“雷锋班”写的牌匾。进入“雷锋班”,可以看到挂在当中的老班旗和6张雷锋的照片。老班旗是1963年国防部授予的,经历几十年的岁月,旗子色调已不如当初鲜艳,但从悬挂的位置就能看出它在战士心中的地位。“雷锋班”如其他军旅宿舍一样整洁,但最为独特的是这个宿舍永远有一张床为老班长雷锋空着。《雷锋啊我们的好班长》一歌开头唱的就是“每天都把你的床铺整理,每天都把你的军车擦洗”。对于这句歌词,吕政委特地强调了来历:“这其实并不是虚构,以前每天早晨战士们真的都会为老班长整理床铺,现在为防止被褥磨损,也为了避免形式主义,我们用透明的罩子把被子罩起来。”

  “雷锋班”内还有新旧两组“三件宝”。“旧三件宝”是修鞋机、理发箱和节约箱,意在传承艰苦朴素的精神。“新三件宝”分别是电脑上的雷锋班微博、“善淘箱”和“数字化礼包”。吕政委表示:“我们雷锋班微博是通过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网站开设的,在网上参与慈善捐助。‘善淘箱’是将收集来的二手衣物集中消毒熨烫后,转送到需要的人手中。而‘数字化礼包’则是我们历年学雷锋活动的记录光盘。”

  天色渐晚,《环球时报》记者跟随“雷锋连”战士们一同进餐。饭堂里一尘不染,两荤两素的搭配很简单,主食有米饭、馒头。一名战士介绍说:“我们一般是‘四六四’,即早上四种菜,中午六种菜,晚上四种菜。”

  美国陆军参谋长夸“雷锋团”值得骄傲

  在随后的参观中,《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很多国家的军方代表都曾专程来过“雷锋团”。2003年4月,瑞士联邦委员兼国防部长施密德访华时来这里参观留言,并赠送军旗、军徽。同年9月,韩国国防大学一代表团参观“雷锋团”时留言——“发扬雷锋精神,祝工兵团继续发展”。

  “雷锋团”确实把雷锋精神发扬到了海外。“雷锋团”原副政委周道海所著《我在西非》书中提到,2004年,“雷锋团”官兵远赴利比里亚维和,刚到那里时,当地人甚至连“中国”都不太知道,但当部队结束任务回国时,“学雷锋”在当地已经是一种时髦。据书中描写,有一次,利比里亚绥德鲁市两个因战乱而无人管理的氯气储存罐泄漏,当地上万居民面临被迫撤离家园的险境。是中国工兵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对氯气罐实施紧急处理。当分队返回市区时,欢迎的人群几乎将他们淹没。

  2004年11月25日,持续十多年内战的利比里亚大吉达州迎来久违的和平聚会,聚会中有一场千人规模的读《雷锋故事》演讲活动。这次活动的冠军克里斯蒂娜不仅能熟练背诵雷锋的名言,甚至还能讲出《雷锋故事》中的任何一个章节。她在演讲中说道:“我喜欢雷锋,不,应该说我爱雷锋。他无时无刻不在准备着帮助他人,我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真正做一个为利比里亚人民无私奉献的雷锋。”

  在参观中,《环球时报》记者问吕政委怎么看“西点军校挂雷锋像”的事情,他表示:“西点军校挂雷锋像,应该不是单纯‘学雷锋’,可能是研究中国军队,比如战斗力、作风等等。但这也正说明雷锋是中国军人的典型代表,受到别人的尊重。去年美国陆军参谋长奥迪尔诺参观完我们团,就评价说‘这是一支专业的、值得骄傲的、为人民服务的部队’。”

  吕政委最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更重要的是把身边基本的事做好,之前一名学生问我,‘为什么不多与其他部门举办活动,更多宣传雷锋精神’,我说,我们是军人,首先要把业务钻研精,把训练水平搞上去,这才是最应该做的。其他行业也是一样,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就是最大的学雷锋,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