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址导航手机版×

推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常用资讯 >高考选专业需“量体裁衣”

高考选专业需“量体裁衣”

常用资讯2015/6/29 11:10:00

[摘要]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关注2015高考招生

高考志愿填报,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看就业前景还是个人兴趣?专家建议——

高考选专业需“量体裁衣”

        “上了好学校,专业不喜欢,就业前景不理想,怎么办?为了学个好专业掌握热门技能,只能退而求其次选了二流大学,却发现名校文凭才是名企的‘敲门砖’,又该怎么办?”志愿填报,到底是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这些都是每年高考后考生和家长普遍纠结的问题。

        “这些年,我们身边的很多同事孩子都遇到过类似情况。”根据多年招生录取经验,华北电力大学招办主任张新娟建议考生,要“量体裁衣”,将学校和专业、兴趣和特长相结合。

        完全依分填专业不科学

        张新娟说,在到底偏重院校名气还是偏重专业上,要根据各自情况做出选择。虽然未来的就业可能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但不同专业所接受的训练是不一样的。考生要清楚,兴趣爱好是主观愿望,特长是客观的,比如某个考生想学电气专业,但在选报这个专业前必须想想自己是否对这个专业相关的一些学科有一定基础。不然,未来学起来可能会很困难。

        据记者了解,从考生报考的角度来说,普遍比较纠结的问题是:在填报院校志愿时究竟是以目标院校往年录取的最低分作为标准,还是以平均分为标准?

        在技巧上,张新娟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既要参考目标院校往年在考生所在地的最低录取分和平均分,还要查询目标院校就业网站上历年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对比考生各自的考分、兴趣爱好,科学、理性地选择拟报考院校和专业,不能完全依靠考分来报考学校和专业。

        “单纯依据考分填报志愿,是不科学的,也有可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张新娟说,每年都有不少考生为了选择某些知名度高的院校,以最低录取分幸运地进入这些高校中较差的专业,但最后入校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那个专业。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表示,要避免学非所愿的情况,考生在专业选择上,不能盲目跟风选热门,更不能仅以“影视印象”作为职业兴趣的判断依据,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专业内容,避免“雾里看花”。

        对照高校就业网探摸各专业就业前景

        张新娟特别提醒考生,想要知道某个专业的未来就业前景,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上目标高校的就业网站,看看关于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信息,各就业岗位要什么样的学历层次、什么专业。这样,可以帮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做好学业规划和学历规划。如果一些高校没有这些毕业生就业去向信息,考生及家长还可以看目标高校网站上的招聘信息,从中也能大致了解到相关专业的未来就业去向。

        在志愿填报时,张新娟建议,考生还是要“服从调剂”。如果考生确实是立志要上某类高校某几个专业的话,就一定要看这几个专业往年在考生所在地的录取平均分。考生可以首先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以20分一档选择3至5所同类学校作为考察对象,然后列出这些学校最低分、最高分的专业是哪些,最后根据自己“是先保学校还是保专业”做出选择。在此基础上,填报的院校志愿要形成一定坡度,不能在同批次内的院校志愿全部填分数差距极小的高校,否则风险较大。

        “按大类招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方向,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只需填报专业类或院系名称,通过该方式录取后先学习基础课,大二、大三时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专业类或院系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这种招生方式实现了考生由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的平稳过渡,赋予了考生更多的选择权。”华中科技大学招办主任王作红说,与大类招生不同的,还有按专业招生的人才选拔方式,也可以兼顾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权。比如,华中科技大学采取的是“按专业招生,按大类培养”的招生培养方式,学生录取到比较明确的专业,可在大一时就能较早地开始专业学习;同时,学校按信息、机械、土建环境、管理、人文、医学等大类培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

        立足个人的分数位次做选择

        考生在志愿填报时有没有最简便的办法?王作红认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立足自己的考分在全省所有考生中的位次,这个位次对于考生填报志愿有着重要作用。

        “因为高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不尽相同,但录取的考生名次基本是保持稳定的。”王作红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介绍说,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在湖北省本科一批理工类的录取分数线为599分,超出重点线72分,而2014年在湖北省本科一批理工类的录取分数线为615分,超出重点线82分。两年的录取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与重点线的差值有很大波动,但录取考生的名次基本保持稳定,2013年为前4540名,2014年为前4409人。

        除了考生要紧盯住自己的分数位次这个指标外,王作红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广泛搜集信息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对信息有所甄别。比如,考生需要搜集的信息,既包括今年各项高招政策的新变化,高校或专业的办学实力、人才培养特色等,又包括高校或专业历年招生计划安排和录取情况等。

        “考生如果信息把握不准,极易造成志愿填报失误。”王作红举例说,2014年湖北理科考生张某,高考成绩619分,投档到华中科技大学,填报的几个专业志愿全部录满,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而退档。考生误以为平行志愿填写中第一顺位高校不能录取,则可以录取到第二顺位的高校。其实平行志愿投档时,所有档案是一次投出的,考生被第一顺位高校退档时,再无法投到其他顺位高校。

        依据过往大量案例经验,王作红提醒,不论是填院校志愿还是填报专业志愿,都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考生和家长切不可偏听偏信、感情用事,从而实现自身实力和报考期望值的协调统一。(记者 柯进 万玉凤)

 

相关阅读: